雜誌

專訪 Dave Chen:氣候與人類行為變遷中的永續金融

Featured Image

簡介: 面對氣候變遷及新型經濟,我們要如何過渡和重新部署?Equilibrium公司執行長及創辦人陳戴夫向我們分享他對永續金融的獨到見解和投資策略,以及如何以金融工程的思維解世上燃眉之急。

編輯註解:

陳戴夫(Dave Chen)是Equilibrium公司的創辦人和執行長,其公司分佈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地,專注永續發展導向的實質資產及投資策略。在《亞洲影響力管理評論》的創刊號,Dave向我們分享了他對永續金融的獨到見解和投資策略。作為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有13年教學經驗的知名教授,他一直熱衷於激發學生追求永續投資,以金融工程的思維解世上燃眉之急。

「這一切有很多是關於金融工具的創造性使用、資本的創造性使用,還有協調利益以發展商業模式。這都是有益的,也能有意地對環境和社會帶來積極影響。」

我的職業生涯是從科技業開始的,並在該行業工作了差不多25年。過去十年,我一直從事風險投資,是一家大型區域投資管理公司的合夥人。

2006年左右,我開始問,資本本身是否可成為帶來積極變化的驅動力?當時我們開始看見微型金融(Microfinance)作為一個行業的崛起,潔淨科技(Cleantech)以及第一波水力投資(Water Investment)的增長。作為金融學教授,在我開始研究微型金融的時候我就說:「這是一種典型的債務工具,用來創造一個非常有企圖的正面結果。世界上還有什麼金融工具可以帶來市場投資報酬率、創造性地解決市場失靈問題,並且有意圖地推動積極效果?」

我們有幸認識了許多在永續發展主題和有機農業建立了成功事業的CEO們,也認識了一些在高性能、綠色和永續建築方面建立了成功企業的人士。於是我們開始問:「這些沒有把永續性定義為負責任、是個好人,或是更有道德感的企業有什麼共同點?為什麼綠色建築是一個更有生產力的建築、是更好的居住地、有更快樂的租戶,並且作為一項資產有更優秀的內在表現?」 這些根本上都是圍繞商業、競爭和績效的對話,而非哲學思辯。 

我們繼續追問,「有哪些金融工具和技術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部署?該如何利用金融工具透過調整激勵機制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為什麼這些擁有競爭優勢、基於終端用戶市場、以永續發展主題驅動並價值數億美元的重要企業,往往在其行業上有高水準的表現?」
2006年左右,我們關注的最後一件事情是: 「為什麼風力能源開始起飛?是因為渦輪機的技術改進?還是政府的激勵措施?到底是什麼讓風力產業的市場起飛呢?

風力產業的崛起告訴我們什麼?

擔任總統以來,風能和太陽能行業一直處於相對平緩的曲線上。但從2001年到2003年,風能和太陽能開始每年翻倍增長。當美國的風能產業起飛時,增長曲線上出現一個曲折點。 

是什麼推動了這個轉變?這不會是因為政府的激勵措施:它們早就存在了;也不是因為技術或效率。事實上,這些激勵措施當時在美國無法得到適當使用,因為它們主要用投資稅收抵免(針對某些可再生能源和潔淨能源投資的聯邦稅收激勵措施)。然而,這些風電項目大多都沒有收益或利潤。2002年到2004年間,一群金融人聚在一起,開始發問: 

「我們怎樣才能翻轉整個稅收問題?如果有人會獲得稅收優惠,以及一個讓高稅收公司具備合法避稅條件並善用這一點,誰會受激勵去投資風能項目?」

最終,都是一些金融工程打開了美國市場。當我退後一步思考這一切,就會發現如果應用資本市場來催化永續發展,有巨大的市場機會。

這一切有很多是關於金融工具的創造性使用、資本的創造性使用,還有協調利益以發展商業模式。這都是有益的,也能有意地對環境和社會帶來積極影響。

影響力投資與其他投資策略有何不同?

我相信有意圖的影響力投資包含了三個起源於碳市場的關鍵詞:它是有意的嗎?是額外的嗎?是永久的嗎?當你考慮影響力投資,你應該思考你是否有意圖帶來積極的影響力;你所做的是否真能創造額外性;你所做的改變和你創造的好處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耐力或持久性。影響力投資始於2007至2009年左右。它是一種資產類別還是策略?我會認為它是一種思維模式,因為每個資產類別都可以產生影響力:股票、債務、私募股權、有形資產和房地產,通通都可以產生影響力。正如我們在商學院學習到的那樣,如果你能定義一個想要購買你的產品的細分市場,你就有生存權利;金融行業和投資產品也是如此。

你能稱你的公司為影響力投資公司嗎?介紹一下Equilibrium的工作內容。 

你永遠不會在我們的網站上找到「影響力投資」的字眼。我們專注於永續發展驅動的投資策略,相信永續性能為經濟和環境帶來好的的結果,主要的投資組合為農業和碳轉型的基礎建設。我們相信我們的投資履歷所減少的碳排放量可能與一些最重要的影響力投資基金一樣多,但我們不會稱自己為影響力投資者。 

Equilibrium是一家投資管理公司,目前管理著約20億美元,我們的客戶幾乎都是機構客戶,以養老金、人壽保險或主權財富基金為主。他們大部分人從未把自己視為永續投資者,更不用說影響力投資者了。我們創建高度永續的投資組合,並從永續發展中獲得回報。

你在選擇基金方面有什麼具體的方法或技巧嗎?

我們在兩個主要領域建立投資組合。策略之一是將廢料轉化為能源,我們稱之為碳轉型基礎設施。我們投資於將動物廢料、農業廢料和食物廢料轉化為可再生天然氣的資產。第二個策略和投資組合是永續農業,專攻控制環境農業(CEA)。我們的CEA策略和產品組合試圖使用更少的水、能源和人力資源來生產食物。人類在全球範圍內面臨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是農業。農業是氣候變化的原爆點。如果天氣發生變化,你最好弄清楚在哪裡種你的食物,而CEA解決了氣候變化對食物系統構成的威脅。在這個情況下,CEA就是氣候適應。 

我們的策略都是永續發展導向的。

貴公司是否有任何旨在解決的具體社會問題?它們與任何永續發展目標有關嗎?

我們的策略處理涉及社區、生活品質、人類平等、水、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相關的永續發展目標:SDG 2、6、8、9、11、12和13。

貴公司在永續發展的實現上,最大挑戰是什麼?

2008到2017年間,我們所做的事情非常孤單。籌集資金需要付出力氣。要從機構資本籌集到20億美元並不容易。每一步都是艱鉅的戰鬥。如果我們走到大型養老金或人壽保險的首席投資長面前說:「我們來這裡是要談賺錢——跟永續發展主題有關,能跑贏市場的投資組合。」 這些在今天司空見慣,但那時候,最常見的反應是:「Dave,這很好,但我們在這裡是做真正的投資。」 

如今,「投資永續主題」越來越主流了。而今天,如果你說,我們正在投資氣候變化背後的影響力並且建立能夠抵御氣候風險的投資組合,你是在跟主流講話。這些在現在都是非常酷的趨勢,目前是全新的時代。

所以現在相對是變容易了,目前你們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現在最主要的挑戰,是各大投資平臺都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與其他公司相比,Equilibrium的競爭優勢是什麼? 

競爭性迫使我們利用時間優勢建立最強大的資產投資組合,並確保我們以早期的領先優勢,鎖定關鍵資產。我們也善用自己的效率和研究優勢。可是歸根究底,投資管理是世界上最競爭激烈的市場之一。它由聰明人組成,每個人都在思考你做的事、學你做的事、複製你做的事。

你能分享二到三個其他影響力投資公司常犯的錯誤嗎?要如何避免這種狀況?

我們公司有句諺語:「為回報而來,為影響力留下」。從歷史上來看,大多數影響力投資者都做了相反的事。通常,他們談的是責任和當務之急,而非問題以及解決方案的經濟學。他們通常不用投資者的詞彙,或花時間了解市場失靈或是去思考:「資本市場或市場機制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說到底,無論是價值鏈、生產成本、資本使用還是資本效率,許多與永續性有關的東西都能歸在商品市場,那麼數學就很重要。大多永續主題圍繞著食物、水、住所、衣服、電力和能源。這些都是基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以及基本的社會基建;根據定義,它們幾乎就是商品,那數學就很重要了。

你在Kellogg提供此類培訓嗎?

是的,我們有。在十三年前,那時候的課程並沒有關注公益創投或微型金融。但它著重一個事實,亦即你可以有意識地在任何資產類別發揮影響力。每個成功並具影響力的投資策略背後,都有一種財務基礎。 

在投資組合分配裡頭,每種策略都可以發揮影響力,但你最好清楚了解背後的數學原理。人們喜歡用高層次的方式論事: 「這是一個全球性議題。格陵蘭島要融化了。」但如果你要談一個龐大議題,你的解決方案卻那麼小怎麼辦?這怎麼會帶來改變?

回到我當初提的第一個例子,金融家想出了如何調整美國的稅收抵免激勵計畫,就此打開了美國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在金融創新之後的15年,美國大約四分之一的能源結構都來自可再生能源。這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在15年內改變了它的能源結構——這就是一種有意義的規模。所以我都問學生,你們能利用你們的金融創造力,做一些足以促進有意義規模的事情嗎?

你有計劃在Kellogg開設任何新課程嗎?

在Kellogg,我們持續在指標、風險投資模型、社會創新和能源經濟學等領域擴展永續金融和影響力課程。在不久的將來,學生中最熱門的課程想必是碳會計(carbon accounting)。

那影響力投資市場的現狀如何?有什麼新的趨勢嗎? 

如果你把影響力投資的討論擴展到永續金融、氣候金融和ESG更大的脈絡,你會看見影響力趨勢正在擴張。你也將了解到我們正在經歷行業以及人類行為模式的過渡期。其實在人類行為和習慣改變的層面上,我們才剛起步,因為人一直都是自私的,可不是嗎?我們喜歡我們的汽車和自由。但想像一下當整個汽車和交通產業過渡到低碳模式───從電動汽車、各種類型的大眾運輸、共享、到小型交通。再想像一下從卡車運輸到艦隊到航空,這些都將受到低碳或非化石替代品的影響。都不會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了,它們正在發生,就在現在。 

有一次,我在婚宴上認識了一個台灣男生,他的家族經營一家大型汽車零件公司。他們為自己的公司感到非常自豪。但我問了一個問題:「你們為世界上數一數二最昂貴的汽車品牌像保時捷、高端寶馬,製造了非常重要的變速器零件。但假設,當BMW宣布他們會在2030年製造最後一台需要你的變速箱和換擋撥片的汽油引擎時,會發生什麼狀況?你們的公司該怎麼辦?然後如果第二天,連奧迪、賓士和通用汽車全都宣布說2030年停產。這一下子就會變成典型的商業問題,對吧?」又當股票分析師打電話來說:「屈指一算,到2030年,你們的客戶中將有0%會從你們這邊購買任何東西。」這之間必須要有一個策略規劃會議來提問:「 如果我們的客戶蒸發了,該怎麼辦?」

作為商學院教授,以上問題都是關乎組織變革、策略變革以及策略方向的案例研究。這也是經典的BCG矩陣問題。我們有一個正在遞減的「現金牛」(Cash Cow)。我們要如何使用「現金牛」及其現金流量將公司股息還給股東或是購買未來呢?但如果我們要購買未來的業務線,我們就必須以足夠快的速度購買未來,以彌補當前業務的收入損失。以這種方式重新定義「氣候」問題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是許多部門和企業要共同面對的商業問題。它也不再只關乎影響力投資,或是說你有沒有當一個好人。

這是個很精彩的故事。我想這也是我們可以跟學生分享的東西。

但你也真的可以看見,諸如此類的情況正在發生。如果世界要過渡到彈性和非化石依賴,這對行業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如果天氣和氣候變化影響著蜜蜂傳播花粉的次數,我們該怎麼辦?你在台灣比較不會經歷到,但在世界上許多地方,積雪從山上融化,變成河流中的淡水,河流會成為農業的灌溉水源。如果雪下得少,灌溉水也會變少。但如果出現第二種現象,春天越來越熱,雪融化得很快,並且在農場不需要水的時候融化,農田就會消失了。這些河流還會用在水力發電;愈少的水就代表愈少的能源。 

當以上情況發生,我們的討論就不再止於「當個好人」了。而是當世上的水不復存在,我們該如何生存呀?或是說,當水出現在錯誤的時間點,那我怎麼種我的菜?

風險評估在今天非常重要,因為氣候變化影響著全世界。疫情對影響力投資的氛圍有影響嗎?那是怎麼樣的?

疫情以前,人們對於投資氣候主題開始有點興趣,在各種面向來說,疫情並沒有帶我們偏離軌道。從2020年到2022年,氣候驅動的風險管理、分析和風險定價的趨勢更明顯了。人們意識到氣候變化和脫碳會影響整個行業。或許是因為我們被困在家中,除了工作,我們什麼都不能做。實際上,疫情加速了這些投資策略的興趣和現實。

「淨零排放實際上是企業持續優化和改造的一部分。我們忘了我們已經習慣了百年的廉價能源。」

你能分享更多你最近的投資故事嗎?你都如何選擇投資目標?或衡量你的影響力?

我們使用的永續性指標取決於我們管理的投資組合,不論是能源投資組合還是農業投資組合。我們傾向於衡量非常基本的東西,比如每升水的經濟產出、每BTU的經濟產出,以及通過投資所創造的公平家庭工資的工作數量。通常我們會衡量公司所減少或產生的碳量。而且大家才剛開始意識到,淨零排放實際上是企業持續優化和改造的一部分。我們忘了我們已經習慣了百年的廉價能源,所以我們的基本假設和工序都是基於廉價能源來做的。如果你要減少這麼多的碳排放量,你必須承認我們正在做企業改造這個事實。

最接近的例子是1980年代在日本開始的品質運動。歐洲和美國製造商的反應是:「我們來做更多檢查。」 但事實上,你無法就只是檢查更多就有完美品質。如果不重新改造你引擎的設計、你的加工性、組裝方式,並重新考慮整個製造過程,你怎麼可能解決產品的質量問題? 

淨零過程很可能會以同樣方式進行,而淨零指標將會是那些,能讓我們隨著時間發現和優化的指標。

你都如何收集數據呢?以及如何計算影響力?

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先介紹我們使用的另一套主要指標,是TCFD 2度和4度情景。我們認為這可能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透過定義2度和4度風險,你在問一個問題,我資產的風險抵禦能力和風險敞口如何?它非常直接就量化了在一個不斷變動的世界,我的資產的價值、生產力以及風險。TCFD風險分析成為了影響力指標的基本構成。

回到你的問題,我們如何收集數據?我會告訴你最難的,也會告訴你比較容易的。很多時候,如果你已在使用一個品質良好的製造或營運信息系統,大部分資訊,像每BTU和每升水的生產率,其實都隱藏在你正在收集的數據當中。而最難的,是測量你的碳足跡,因為大部分碳足跡仍然是透過代理和估算來完成的。這要求對範圍一、二和三問題的「範圍」作出定義。範圍一、二、三聽起來很容易。但你實際上如何在系統定義周圍畫環?這變得非常難以比較。我在「我的」範圍三中定義圍繞系統的環,跟你在你的圍繞系統和供應鏈上畫環的方式,可以完全不一樣。對於真正掌握碳足跡,目前我們還處於早期階段。

當你做投資決策,你會讓利害關係人和將受你的投資影響的人參與嗎?

我們通常會確保農業社區、供應鍊或廢料場中,最直接受影響的利害關係人了解我們的工作,以及我們為他們創造了什麼影響力和經濟優勢。我們盡可能包括更多共益企業,並考量不同的利害關係人。作為一位投資經理,我們努力把投資者的永續發展目標納入我們的思考。其實從很早期我們已經開始做這些投資策略了,所以我們也受益於早期學習。

我們對於像ESG、永續性協議或氣候協議這些看似很簡單的事情的早期認知是,我們投資者的這些協議幾乎每一份都不一樣。「善」並沒有通用的定義。作為投資經理,我們的工作之一,是如何在截然不同的ESG和永續發展協議中建立一個解決路徑。

到目前為止,你在亞洲有任何投資嗎?

我們在新加坡開設了辦事處,並配備了兩名投資專業人士,標誌著我們向東盟地區擴張,尤其是中國以外的北亞地區。我們目前還有一項在澳洲,規模相當大的投資計畫。

你在亞洲地區會有不同的投資策略或方法嗎? 

我認為這些策略會反映出有些ESG、影響力和永續主題,依然較未受接受,或仍在開發階段。相信它們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會加速發展,可以看到這樣的趨勢冒出了。其中一個主題會是廢料轉化為能源和其他有價值的商品。我們還會看到控制環境農業在整個亞洲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我們期待著那邊的機會。

最後一個問題,請給想要進入影響力投資領域的讀者一些建議吧。

當今世界,幾乎每個主要投資平臺都已經以不同的產品進入,或正在進入此領域。不僅是Black Rock,還有TPG、KKR、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Nomura和一些主要的保險公司───他們都帶著主要的投資組合加入。目前最大的變化是大家意識到這些主題和策略不再跟「感覺良好」或「做好事」有關了。影響力投資涉及正在發生的重大經濟、工業和社會變革,以及這些對投資和資產價值的影響。

水野弘道對在日本的影響舉足輕重。在他剛開始的時候,2016年米爾肯全球會議,他回答了一個問題:「你如何看待氣候變化?」這問題他沒有準備過,但給出了深刻的答案:「如果外面是華氏120度,一張養老金支票又有什麼用?」

我覺得他在這答案裡包含了千言萬語。很多時候,當我在亞洲進行對話,對話依然圍繞:「我為什麼要關心?這是關於行善的嗎?」然而,如果你在汽車業,這已經跟行善無關了。 

我喜歡歷史的循環,也喜歡美國的核心信仰如何變得極其相關。我們在商學院策略課上常開玩笑說,「你永遠不會想成為馬鞭製造商。」在我們有生之年,我們將看到製造汽油引擎的汽車業,被降級為馬鞭一般。「你到底要如何過渡到新型經濟,尤其是你也預見新型經濟即將來臨?」

非常感謝你接受採訪。

「如果你能思考你要解決的問題,你可以有意識地在任何資產類別發揮影響力。」

關於作者

AIMR Editor

瀏覽個人資料

留言 (0)